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晋中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晋中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2018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5 浏览次数: 【字体:

 市农植保发〔201826号

各县(区、市)农委:

为有效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促进我市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市农委制定了《晋中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2018年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附件:晋中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2018年工作方案

 

 

晋中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2月11日        

附件

 

晋中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2018年工作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全面落实2018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任务,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及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中心工作,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深入开展绿色防控与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大规模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防控体系,确保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全市农作物农药使用量为235.341吨,较前三年均值减少了7.537吨,减幅为3.10%。总体看,我市农药使用量趋于稳定,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用量明显减少。2018通过狠抓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全市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提高到29%以上,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39%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9%以上,确保农业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传播蔓延、蝗虫不起飞危害。

三、区域布局

结合有机旱作农业区域布局,突出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马铃薯、谷子等主要作物,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一)小麦主产区。包括介休、灵石、祁县、榆次、太谷等县(区、市)。广泛开展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特别是地下害虫、黑穗病、全蚀病等病虫害重发区,杜绝“白籽下种”;推广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冬季化学除草等麦田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主要防治麦蚜、白粉病、小麦条锈病等病虫。

(二)玉米主产区。主要包括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寿阳、平遥、榆次、太谷、祁县、介休等县(市、区)。重点推广秋季秸秆还田、白僵菌封垛,播种期统一拌种,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释放赤眼蜂或利用Bt制剂控制玉米螟。主要防治玉米螟、玉米红蜘蛛、地下害虫、粘虫、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田杂草、农田鼠害等。

(三)蔬菜主产区。包括榆次、太谷、寿阳、祁县、平遥、介休、和顺、榆社等区县。重点推广高温闷棚,定植前种苗药剂蘸根、黄(蓝)板、性诱剂、防虫网、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制剂、静电喷雾器、臭氧喷雾机等绿色防控技术,力争减少生长期农药施用4-6次,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主要防治大田蔬菜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疫病等病虫;设施蔬菜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病毒病、霜霉病等病虫。

(四)果树主产区。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区。推广健康栽培、理化诱控及早期石硫合剂喷施保护技术,力争减少生育期用药30%以上;重点推广蜜蜂授粉示范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杀虫灯诱杀、生物制剂控制、套袋隔离等集成果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主要防治苹果树锈病、腐烂病、褐斑病、果树叶螨、蚜虫等果树病虫。

(五)马铃薯、谷子等杂粮种植区。包括寿阳、和顺、左权、昔阳、榆社、榆次等县区。在播种前指导农户优选良种脱毒种薯,开展药剂拌种种薯处理,发病初期中心病株统一处理等技术,力争药剂拌种率达到60%以上,减少生长期农药施用2-3次;主要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粟叶甲、谷子白发病等病虫。

(六)暴发性病虫发生区。加强粘虫、棉铃虫、土蝗、小地老虎等暴发性病虫监测及应急防控,推广性信息素诱杀、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药带封锁与重点发生区挑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四、主要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两提前,四替代”六项主要技术措施,减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一)提前监测预警。发挥晋中市站、太谷县、介休市、昔阳县4个国家级病虫监测区域站的作用,及早预报、准确预警,科学指导防控,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测报队伍建设、改进测报手段,切实提高病虫害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力争中长期预报发布日期较常年提前5天以上,准确率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发布提前2天以上,准确率达到90%以上;加大植物疫情监控力度,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实施病虫电视预报、手机短信预报、网络预报、微信公众平台多渠道信息预报,力争将病虫预报信息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二)提前预防保护。前移防治关口,狠抓源头治理,治早、治小、压前控后,减轻后期病虫发生,减少农药施用。推广药剂拌种、免疫诱抗、高温闷棚、药剂蘸根、喷施保护性药剂等新型实用预防技术,针对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区域流行性病害,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指导农户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减轻后期发病,大幅度减少农药投入,降低危害损失,力争药剂拌种率达到6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

(三)绿色防控替代单一化学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重点开展生物天敌控害、新型生物农药使用、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使用、食诱剂诱杀及新型高效施药器械精准施药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以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为核心技术的绿色防控或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全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规划和当地特色主导产业,每个县(区、市)新建2个绿色防控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县绿色生产,实现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以上的目标。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小农户分散防治。利用“山西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绿色发展联盟”开展农药械生产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统防统治组织有效对接,发挥“联盟”的APP服务平台作用,带动病虫专业化防控组织,在权威植保专家的指导下,采取科学选药、精准施药的技术手段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组织方式,替代小农户分散防治,从源头减少农药使用。

(五)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替代传统落后药械。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针对小麦、马铃薯、谷子等低杆大田作物,开展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示范推广;针对玉米等高杆作物,开展植保无人机、风送式喷雾机示范推广;针对设施作物,开展水烟雾机、静电喷雾器、臭氧喷雾机示范推广;针对干果园,开展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风送果林喷雾机示范推广,淘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等老旧药械。

(六)新型高效安全农药替代传统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新型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重点在粘虫、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重发区推广短稳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技术;在玉米螟重发区,推广白僵菌封垛、苏云金杆菌(Bt)灌心防治技术;在设施作物田推广枯草芽孢杆菌灌根防治土传病害技术;在果树主产区推广多抗霉素、中生菌素、苦参碱、藜芦碱等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同时,加大“激健”等新型农药助剂和悬浮种衣剂、微胶囊剂、片剂等污染小、持效长的新剂型农药推广力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各县(区、市)农业部门都要成立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领导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整合力量、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同时,各地要将化学农药减量指标、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等指标纳入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全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与财政、发改、农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大中型植保机械、生物防治产品、高效低毒农药购置补贴机制。落实好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的病虫监测网络。充分利用重大农作物病虫防控、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确保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技术创新。借助“山西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绿色发展联盟”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企各方优势,结合山西有机旱作发展和病虫发生防治现状,切实加强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协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

(四)加强宣传培训。结合农业部“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重点针对农药经销商、农药门市从业人员、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使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学用药和新型植保机械应用水平。要认真总结农药零增长工作的成功做法,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强化宣传,使农药减量控害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查指导。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农民利益。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组织专门力量督导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农企共建农药减量示范基地建设、新型高效农药械示范推广和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