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三农资讯>详细内容

晋中三农 (2018年第3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9 浏览次数: 【字体:

瞄准本质施策扶贫 精准助力收获初显 

根据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2016年12月,晋中市农委派出五支扶贫工作队深入榆社县北寨乡仰天、白家庄、北寨、下城南和堡下五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年来,在委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榆社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积极配合和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可概括为16个字:“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多措并举,效果初显”。截至目前,5个村脱贫720人,贫困率降至1.87%;其中:下城南村已整村脱贫,北寨村、仰天村、堡下村、白家庄村计划2018年底脱贫摘帽。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规划

农委帮扶的五个村是传统农业村,有农户992户、2473人,耕地面积6950亩,在2014年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确认贫困户469户、1113人。驻村伊始,农委工作队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入户走访、田间地头调查等多种方式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在调查分析了各村基础设施情况、种养殖现状和劳动力情况之后,编制完成了各村《年度帮扶计划》及《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利用农委专业优势,实施特色产业帮扶,结合扶贫搬迁、贷深入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帮扶方式,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各村的帮扶计划和产业规划为完成驻村帮扶任务发挥了引领作用,提供了准确的线路图和时间表

二、发挥部门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结合农委工作职能,发挥部门工作优势,工作队坚持把推动贫困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优质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今年五个村累计投入了430.24万元,在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小杂粮种植、笨鸡养殖、设施蔬菜、特色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各村都有产业支撑,每户都有产业覆盖。一是投资197万元,用于基础田间路建设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涉及耕地2000多亩,户均节约生产性投入1575元。二是投资93.5万元,种植优质小杂粮1000余亩,带动贫困户209户,432人,预计户均年增收2025元;养殖笨鸡10000只,带动贫困户252户,554人,预计户均年增收3000元;发展中药材种植500亩,带动贫困户300户,690人,预计户均年增收1500元;建产地市场两座,农产品加工交易平台一个,带动贫困户108户,248人,预计户均增收500元。三是投资30万元,在堡下发展特色果业180亩,带动农户213户,505人,预计户均年增收1500元。四是投资35万元,购置杀虫灯70盏、防虫网50000m,黄篮板25000张,用于大田植物保护及设施蔬菜病虫诱杀。五是投资38万元,在仰天村、北寨村建大口井、蓄水池各一座,解决246户1137人农田用水问题。

三、创新利益联结,注重整体联动

如何使帮扶项目惠及广大贫困户,五只驻村工作队主要做了六项工作。一是在五个村都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62户,年均收益3000元。二是鼓励贷深入企62户,获贷资金310万元,户均年收益3000元。三是协调山西五福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1000亩小杂粮种植收购合同,协调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签订100亩中药材回收协议,确保贫困户产业收成有销路。四是邀请市、县扶贫专家,先后在设施蔬菜、谷子提质增效、土壤科学施肥技术、合作社运营等方便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20余次,涉及农户2300人,发放资料传单5000余份。五是在下城南村和堡下村举市农委驻村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参会的有市、县、乡三级领导、相关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及贫困村主干200余人,共同对驻村产业帮扶出谋划策。六是与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电商微商,帮助156户贫困户销售笨蛋、小米、核桃、马铃薯,预计户均年可增收600元。

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

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载体,积极配合“拆违治乱”工作,主抓贫困户“五洁净”、“六要六有”,紧密结合帮扶实际,使得贫困村设施服务全面提升,村客户帽焕然一新。总投资166万元。一是在五个村全部实施了街道美化工程;增加党建设施。二是在北寨村修建卫生室一座;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更换入户饮水管道。三是在堡下村进行街道硬化,修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活动广场。四是在仰天村修建一座蓄水池,改善村民用水。五是在冬季扶贫会战中响应晋中市委、市政府号召,市农委拨付专项资金35万元,因户制宜推动贫困户“五洁净”“六要六有”全面达标。

五、真情贴近民心,收获希望初显

在精准帮扶活动中,驻村工作队注重用实际行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从驻村伊始的两节送温暖到为贫困户捐钱捐物;从解决贫困户生产难题到帮助贫困户出售农产品;从对接帮扶人形式对接到主动入户帮扶;从发生灾害及时主动处置到摸清情况主动避免灾害。2017年,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仅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将以严谨的生活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用初心换民心争人心,以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帮扶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按时保质脱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六、扶贫工作困难,解决难题对策

通过在榆社县北寨乡的驻村帮扶工作,发现榆社农村脱贫工作的实际困难: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榆社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积温低,主要农田多为旱地、坡地、山地、梁地,农田零碎不整,无法进行大面积机械化播种。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二是农民素质低,没有产业带头人。五个帮扶村农村劳动力中,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7% ,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17%。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三是劳动力不足,老、弱、病、妇是主力。据调研所示,帮扶的五个村,农村劳动力结构是:50岁以下约占比率8.6%,50-60岁约占比率45.5%,60-70岁约占44.7%,70岁以上的约占1.2%。解决以上难题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采取精准到户的扶贫措施,也要继续采取区域性的扶贫措施。持续加强贫困地区农村路、电、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和村容治理,加快农村物流业发展,创造贫困户长效脱贫的客观环境。二是发展区域“大产业”带动贫困户“小产业”。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农村电商等本区域“大产业”,引导、带动、扶持贫困户参与其中发展“小产业”,培育一部分农业带头人,提高产业脱贫的可持续性。三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农村留守人员老弱病残多的现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而非阶段性特别扶持政策来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按照扶贫脱贫“三保障”标准,完善现行危房改造、教育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且覆盖包括农村贫困户、脱贫户在内的全体城乡家庭,使得无论是“十三五”时期还是此后时期,无论是目前的农村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只要不能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都能通过以上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