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三农资讯>详细内容

和顺县李阳镇下石勒村产业扶贫见实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2 浏览次数: 【字体:

下石勒村位于和顺县李阳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有225户、638口人,其中贫困户183户、贫困人口511人。全村耕地面积1628亩,林地面积3162亩。近年来,下石勒村牢牢抓住省、市、县产业扶贫的政策机遇,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下乡工作队的积极帮扶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转变群众观念,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合作社+基地+加工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四个园区、两个基地”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特色产业脱贫新路子。下石勒村成为了和顺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整村脱贫的新典范。据估算,该村特色产业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占全村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坚持支部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下石勒村原来是李阳镇数一数二的贫困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得益于有一个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的党支部,得益于有一个勇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支书。近几来,下石勒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杜继英的带领下,充分抓住领导干部驻村帮扶的大好机遇,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实施圪岭脑土地整理工程、榆树垴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平整了1200亩闲置土地搞集体经济,带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全村共种植万寿菊700亩、柴胡200亩,种植设施、露地蔬菜150亩。同时还带动群众调产种植杂粮228亩。传统的玉米种植面积由总播种面积的75%降至目前的7.3%。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得到根本性改变,促进了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让村民在家门口有钱挣。2017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合作社里更红火》,通过下石勒村村民张福锁外出务工返村种田三去三回的人生轨迹,反映了下石勒村通过合作社蓬勃发展解决村民在自己家门口挣钱的事例,引起社会很大反响。这些年,下石勒村先后成立和引进了4个合作社、2个育苗基地和1个万寿菊加工厂。其中成立的和顺县下石勒村养牛专业合作社,现存栏牛130头,带动了全村18个养牛户,每户年增收2万元;松溪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建有地窖式日光温室5个、拱棚30个,安置了40个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15000元;阳顺笨鸡养殖合作社,现养殖笨鸡20000只,为15个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6000元。引进的宏枫双孢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菇床面积12000平米,现长期固定用工22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百亩油松育苗基地,解决了30个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特别是引进了山西金林浩有限公司,建成了万寿菊加工厂,为全村20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8000元。村民们用不着再外出打工了,在村里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勤劳、肯干,一年守家在地每个劳动力就可以有两万多元的劳务收入。

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工程,稳固致富当家产业。2017年,下石勒村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五有” 标准的产业发展思路,借助万寿菊加工厂在本村落地的优势,建立了万寿菊育苗基地,发展育苗棚24个,今年完成育苗12万株,满足了全县4000多亩的万寿菊药材种植用苗,为全村80个劳动力实现人均增收4800元。同时调产种植万寿菊700亩,带动全村120个劳动力人均增收4000元。仅万寿菊产业一项,为下石勒村带来172.4万元的纯收益,人均增收2700元。下石勒村的万寿菊产业基本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当家产业。

充分挖掘政策红利,集体经济与富民产业同步壮大。今年以来,和顺县制定出台了《和顺县2017年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确定了蔬菜(食用菌)、杂粮、中药材、水果、马铃薯、饲用玉米、火麻、干果、油用牡丹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十大扶持产业,明确了补助对象、补助原则、补助标准和扶持途径、扶持重点,细化了保障措施。这些惠农政策的制定,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激发了活力、注入了动力。下石勒村正是借助产业扶贫的东风,调优调强农业产业,各类扶贫资金、财政补助款均以股份制形式进入各个合作社,集体可以享受分红待遇,2017年预计村集体年可增收60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以上,逐步实现集体经济和富民产业同步壮大,农村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当前,下石勒村已走出了一条“以山西金林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万寿菊种植为村民致富当家产业,药、菜、菇、牛、鸡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多渠道增收的新路子”。在下石勒村的示范带动下,石勒沟七个村建立了联村党总支,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10个、贫困户500多个、贫困人口2000余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发展,逐步实现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