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三农资讯>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晋中市 2017 年 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6 浏览次数: 【字体:

晋中市2017年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全市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根据《晋中市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规划,为确保如期完成特色农业扶贫工作任务,特制定我市2017年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

一、  目标任务

根据全省特色农业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立足我市特色农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围绕我市确立的贫困地区杂粮、干鲜果、中药材、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确保脱贫增收效果明显。2017年,以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巩固发展标准化杂粮示范基地38.7万亩,新建优质商品薯良种繁育基地0.1万亩,新发展水果1.67万亩,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21.53万亩,实施果园沃土示范工程0.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1.5万亩,新建设施蔬菜面积0.84万亩,贫困县畜禽饲养量新增95.2万头只(其中牛1万头、驴0.2万头、猪2万头、羊2万只、肉鸡40万只、蛋鸡50万只),在贫困地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2.6亿元。计划有35257个贫困人口通过特色农业带动实现稳定脱贫。

二、  建立完善特色农业扶贫体系

1. 非贫困县完成编制县级特色农业精准扶贫规划。安排部署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寿阳五个非贫困县完成县级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县农委牵头,会同扶贫办、畜牧、林业、发改、旅游、商务等产业主管部门,编制《县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县级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要求4月底完成。

2.组建4个特色产业科技扶贫工作团精准对接4个贫困县。从市农委、科技、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和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大等单位抽调技术骨干66人,组成4个科技扶贫工作团分赴4个贫困县,常年脱产驻县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服务。同时,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带着项目、技术服务于各大脱贫主导产业。

3. 建立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机制。建立特色农业扶贫工作制度,健全定期商事机制和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建立工作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迟缓、效率低下,未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任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对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问题,坚决从严惩处,确保廉洁扶贫。

4. 创新特色农业扶贫政策机制。积极配合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委、金融、保险等部门制定出台推进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政策。探讨创新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实施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帮扶模式。创新运作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中药材发展基金,积极发展贫困地区政策保险。

三、  全面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紧密结合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现状等因素,聚焦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集中项目资金,集中技术力量,全力铺开杂粮、干鲜果、中药材、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的精准扶贫工作。

(一)        杂粮产业(含马铃薯)扶贫

2017年共规划杂粮面积38.7万亩,其中贫困县23万亩,预计总产8514万公斤,总产值3.9亿元。重点种植作物为谷子、荞麦、豆类、藜麦。重点种植区域为谷子,主要种植在榆社县的河峪乡、云竹镇,左权县的石匣乡、寒王乡,昔阳县的阎庄乡、乐平镇;藜麦主要种植在和顺县的义兴镇;荞麦主要种植在和顺县的马坊乡。(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技术站)

2017年四个贫困县规划发展马铃薯4.5万亩,总产约6080万公斤,总产值约8512万元;其中榆社种植面积约0.4万亩,左权2.1万亩,和顺1.8万亩,昔阳0.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紫花白、晋薯7号、中薯10号等。(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种子管理站)

(二)        水果产业扶贫

2017年新发展水果达到1.67万亩,其中贫困县0.68万亩,试验示范推广果树优良品种2个,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等措施实施果园沃土工程0.5万亩,培训新型果农0.5万人次。(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果树中心)

(三)        中药材产业扶贫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1.5万亩,其中贫困县7.3万亩,重点发展黄芩、柴胡、党参等我市优势品种,推广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粮药间作等多种种植模式,推广系列实用技术。(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果树中心)

(四)        蔬菜产业(含食用菌、莲菜等)扶贫

根据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在适宜的贫困地区发展设施蔬菜、露地特色蔬菜、蔬菜集约化育苗,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蔬菜中心)

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在4个贫困县改造0.24万亩结构不合理和损害严重的日光温室,新建0.84万亩(其中贫困县0.68万亩)日光温室、塑料拱棚、食用菌棚、节水莲菜,新增设施蔬菜(含食用菌)1.5万吨。

实施露地特色蔬菜开发工程。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市场互补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开发原则,在4个贫困县建设0.84万亩优质特色露地蔬菜基地。

实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部分蔬菜园区重数量、轻质量、效益低的现状,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创建部、省、市、县级蔬菜标准园1个以上。

实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提升工程。推进4个贫困县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

(五)        农产品加工业扶贫

大力支持贫困县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积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火麻等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实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助推脱贫工作。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带动贫困地区3000人就业增收。对成长性好的洗涤、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贮藏等初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形成种养殖基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强的深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资金、项目倾斜。(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农产品加工科)

(六)        休闲农业扶贫

依托贫困地区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重点建设昔阳大寨村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4个高标准的农家乐(每县1个),利用三产,发展二产,提升一产,促进相互融合,促进农民分享价值链增值效益。(牵头单位:市农委;承办单位:农产品加工科)

(七)        干果经济林扶贫

结合省级干果经济林项目布局,在贫困县选择一批低产低效林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全市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的试点。凡有贫困户经营的4-20年生的低质低效林可列入省级项目帮扶范围,同一区域连续扶持3年,每亩每年补助200元。2017年全市完成21.53万亩,其中贫困县12.43万亩。(牵头单位:市林业局;承办单位:经济林站)

(八)    畜牧业扶贫

培育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增收能力强的家庭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使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畜牧业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根据各贫困地区目前畜牧发展现状,结合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形成五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区域。(牵头单位:市畜牧局;承办单位:繁改站)

1.以和顺为主,肉牛在现有年饲养量9万头基础上扩大到10万头,新带动300户贫困户饲养1600头,年户均增收2600元。

2.以榆社为主,肉驴在现有年饲养量3000头基础上发展到5000头,新带动100户贫困户饲养1000头,年户均增收3000元。

3.以昔阳为主,生猪在现有年饲养量38万头基础上发展到40万头,新带动60户贫困户饲养3000头,年户均增收2400元。

4.以左权、榆社为主,肉羊在现有年饲养37万只基础上发展到39万只,新带动150户贫困户饲养6000只,年户均增收2500元。

5.以榆社为主,肉蛋鸡在现有年饲养量260万只和380万只基础上发展到300万只和430万只,新带动400户贫困户饲养12.5万只,年户均增收2200元。

四、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2017年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市农委实行委正副主任包扶4个贫困县责任制。赵向平主任联系榆社县,王所文副主任联系昔阳县,樊俊生副主任联系左权县,赵希龙副主任联系和顺县,共同参与、推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协调、指导贫困县做好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

2、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全系统总动员,全面了解各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布、产业状态、主要问题及基层所需,调研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带动能力,4月底前,除榆次、介休以外的9个县都要出台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优选特色产业;以龙头带动为核心,大力培育和引进经营主体;以组织创新为重点,构建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到2017年底,全市贫困村基本确立“一村一品一主体”,达到“五有”标准,即贫困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2018年巩固提高,2019年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3、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发挥政府投入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制定产业扶贫鼓励政策和办法,从2017年起,60%以上农业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以贫困县为单位,整合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攻坚系列政策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农业扶贫。

4、开展精准扶贫定向培训。以2017年规划整体脱贫的284个贫困村为特定对象,对村支书、主任和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开展定向培训。培训内容为:扶贫政策解读、脱贫规划编制、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廉政扶贫、典型介绍等。

5、加强综合服务。创新特色农业扶贫服务机制,构建产业技术服务和帮扶新模式。依据县级精准扶贫规划,对应特色农业需求,在重点产业、重要基地和关键环节等方面,市级农业部门着手组织力量建立三个帮扶方阵、14支小分队进行精准帮扶。一是基地建设,产业发展方阵,组建蔬菜、杂粮、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优质麻类6个小分队对口开展服务;二是加工营销,龙头带动方阵,组建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营销服务3个小分队开展服务;三是机制创新,政策服务方阵,组建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农民素质提升、政策性服务、项目指导服务、项目监管等5个小分队开展服务。同时,各小分队要建立帮扶责任制,明确帮扶责任领导、责任人,任务要求直达业务部门,以求达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目标的实现,以此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加快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6、严格目标考核。认真执行《山西省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将特色农业扶贫工作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办法,加强督导考核,把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资金使用管理等作为重要内容,每半年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年终进行集中考核、综合评估。对工作落实到位、脱贫成效明显的县,在下年度资金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在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将考核结果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系统进行通报。

7、强化宣传引导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要加大特色农业扶贫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下乡入户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央和省市打赢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和安排部署,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以凝聚合力,助推扶贫攻坚。

                      

晋中市特色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