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三农资讯>详细内容

晋中市2017年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措施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当前苗情特点

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我市共播种小麦7.89万亩,其中水地麦4.3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6%,旱地麦3.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4.4%。全市小麦、水地麦、旱地麦播种面积分别比2016—2017年小麦收获面积1.33万亩、1.43万亩、0.1万亩,14.4%、24.6%、2.9%

近日田间调查,全市麦苗情比例为3:4:3,其中一类苗基本苗21万,株高13厘米,主茎叶龄5.1叶,单株分蘖2.4个,单株次生根2.3条,总茎数63万;二类苗基本苗28万,株高12厘米,主茎叶龄4.8叶,单株分蘖1.5个,单株次生根1.3条,总茎数55万;三类苗基本苗38万,株高11厘米,主茎叶龄3.3叶,单株分蘖0.2个,单株次生根0.8条,总茎数37万。

今年冬小麦播种出苗阶段的总体特点是:旱地麦基本适期播种,水地麦由于适播期持续降雨,播期推迟7—10天,播期拉的较长,部分晚播麦出苗不好,大小苗并存,播后光照不足,造成部分水地麦出现黄苗、缺苗断垄现象。针对上述特点,今年小麦冬季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因苗施措,促弱转壮,确保安全越冬。

二、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培育冬前壮苗

(一)中耕划锄无论水地旱地麦田,早播适播晚播麦田,还是旺苗壮苗弱苗麦田,均要在小麦三叶期后进行中耕划锄,起到提温保墒、破板通气、消除杂草的作用。中耕划锄一定要细锄、浅锄,切忌压苗和伤根。播种偏浅的麦田要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护小麦分蘖节,提高麦苗抗寒能力。播种偏深的麦田要耧划清沟,扒去播种沟部分覆土,促进茎叶生长。

(二)耙耱镇压。对于播后未镇压、秸秆还田质量差、晚播麦田和冬浇后的麦田,均要在三叶期后至越冬前采取先镇压后耙耱的措施,粉碎大坷垃,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刺激次生根喷发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冻害发生。冬前镇压时应把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麦田过弱不镇压”的原则,提高镇压效果。

(三)普浇越冬水。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可在三叶期后视墒情择时浇灌越冬水,注意晚苗后灌,这样既可补充土壤水分,稳定地温,预防小麦冬季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能踏实土壤,促进次生根喷发,并能冬水春用,防止春季干旱。冬浇时要关注天气变化,若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或大风降温天气,要立即停止冬浇,防止结冰吊根死苗。

(四)巧施冬肥。冬前小麦苗小根少,需要养分少,肥料消耗少,一般不宜追肥,否则易造成旺长。但对抢时播种底肥不足麦田,旱地可趁雨雪后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亦可在越冬前亩撒施农家肥2~3立方米,壅根护蘖,补充肥力,提高地温,防止冻害;对底肥不足的水地麦田,可早浇冬水,并随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促进弱苗赶队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化学除草。秋季杂草龄期小,抗药性差,遮蔽物少,暴露面大,着药效果好,是化学防除效果最佳时期。由于10月—11月上旬我市降水较多、气温偏高,有利于杂草发生,因此,对于杂草发生较重的麦田,无论水地还是旱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择平均气温10℃以上晴天进行化学除草。但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对路农药,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关键期,以免造成药害。

(六)防治病虫10月份以来,雨水多、光照少,麦田土壤湿度大,小麦发生病害的风险加大。对点片发生小麦白粉病、锈病的麦田,应及早用药控制。可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28~33克,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对于地下害虫为害较重麦田,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细沙土30~35公斤,拌匀,制成毒土,浇水前顺麦垄撒施防治。冬前蚜虫点片发生地块,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15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

(七)预防冻害预防冬季冻害要采取补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一是叶面喷施高浓度磷酸二氢钾,每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对底肥不足的麦田也可叶面喷施2%的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每亩30~50公斤,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养分积累,增加分蘖节糖分浓度,增强植株抗寒能力。二是顺垄撒施暖沟肥,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顺垄覆盖,防风增温保墒,促进盘根长蘖抗寒防冻。

     (八)地膜覆盖麦田管护。冬前要仔细检查地膜覆盖情况,加强管理,护好地膜,禁止人畜践踏;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防大风揭膜,确保地膜覆盖的质量和效益。

   三、搞好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

冬小麦生产县(区、市)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制定田间管理方案,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认真落实每一项措施,掀起小麦冬季田间管理高潮。一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因地制宜制定田间管理意见,指导麦农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二要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蹲点包片,搞好技术指导服务;三要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发挥农技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