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市农业农村局驻榆社县北寨乡工作队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 【字体:

年终岁末,盘点一年收入,榆社县北寨乡下城南村村民巩云成难以掩饰发自内心的喜悦:“6亩谷子能收入1.4万元,2亩马铃薯收入5000元,15亩玉米收入1.8万元,2亩高粱收入1.3万元,加起来全年总收入能上5万元,多亏了帮扶队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现有的土地上增收很多。”

巩云成所说的帮扶队是指市农业农村局驻榆社县北寨乡工作队。从2016年12月开始,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队入驻榆社县北寨乡仰天、北寨、白家庄、下城南、堡下5个贫困村,全力帮扶5个村打造特色产业,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5个村共计476户107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脱贫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长久以来,北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玉米、土豆、谷子等传统种植品种,而市场上种子品种混杂,农民随意选择购买,加上缺乏技术,使他们对在有限的土地上继续增产增收失去了信心。市农业农村局帮扶队入驻各村后,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摘帽的重要支撑,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多元化产业,并通过科技引领、示范带动、订单回收等多种措施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下城南村村民巩云成所种的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全部增产增收,靠的就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对口帮扶中,市农业农村局帮扶工作队在各村传统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实施了有机旱作玉米示范工程,采用宽窄行和割苗新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600余亩,每亩增产150公斤以上,对全乡1000余亩玉米增产增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引进山西五福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免费提供优质谷种晋谷21号,对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签订800余亩谷子订单合同,实行高于市场0.2元/斤的保护价进行收购,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免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经过前期数十余种品种试验,筛选出名优新品种——青薯6号马铃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5个村推广面积共计300余亩,亩产平均达20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乡1000余亩。按每公斤1.6元计算,亩均效益达到玉米种植收入的2倍以上。“过去我们也种马铃薯,但品种差、个头小、产量低,卖不上好价钱,所以各家各户都放弃了种植,少量种植也是自己吃,从来没有靠马铃薯挣过钱。”下城南村党支部书记崔爱珍说,“去年秋天我们种的马铃薯个头大,品质优,成了市场抢手货。”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走进白家庄村的养殖区,整齐划一的牛舍格外显眼。牛舍内,70余头牛儿在悠闲地吃着饲料。白家庄村委主任赵建锋说:“在市农业农村局帮扶队的帮助下,我们村的养牛业总算有了规模,村里人渐渐走上了养牛增收致富之路。”

“村里人养牛有经验,也有基础,但最缺的是钱啊。”赵建锋说,帮扶队帮村里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22万元,开山填沟平整场地2000平方米,建成560平方米的养牛圈舍。又为24户贫困户每户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养殖肉牛70余头,户均增收2万元,养牛业已成为白家庄村最有“钱景”的产业。

不仅如此,市农业农村局帮扶队还在白家庄村推广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水稻、中药材等品种,种植黄芩115.7亩,每亩奖补资金500元,使24户贫困户户年均增收15932元;发展水稻60亩,让20户贫困户受益。

以每亩900元土地流转费用,推动仰天村350亩土地流转,受益贫困户156户388人,人均增收400元。发展第五代设施蔬菜拱棚110亩,通过利益联结5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解决村民就近务工20余人。总投资134万元为北寨村建设第五代全钢架温室塑料大棚12座,带动贫困户12户36人,助推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

依托果树种植传统优势,在堡下村发展果树产业项目180亩,90户贫困户受益;发展设施蔬菜23.99亩,带动12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入户服务,平均每年开展大型培训4至5次,年累计增训 2000余人次。

产业发展,收入增长,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回村种地。下城南村村民刘建国原来在榆次区打工,2019年回到村里种地。他说:“过去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不高,我把地包给村里人种。现在种地的收入不比打工少,还能照顾上家里,所以我决定回村种地。”

“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了。”“路修好了,环境更美了。”“收入增加了。”“外出打工的人愿意回村里发展了。”……说起这几年来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不已。他们深信,随着脱贫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

转自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