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nw-2020-0103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12-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工作优先发展,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西农谷建设机遇,重点抓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晋中样板,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总体情况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推进。开展建设“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创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全市上下标配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强化优势特色产业支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在“三农”基础条件较好的寿阳、榆次、太谷3县(区)构造全长135公里的“醉美晋中”多彩农业廊带,打造了20个精品示范村、30个重点治理村、10个万亩产业片区、5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出“六种模式、五条路径、四个原则”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乡村振兴晋中样板,推出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乃至华北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晋中样板”和“晋中经验”。同时,在书记、市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示范廊带创建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使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成了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干部队伍的过程,成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在8月22-23日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市委赵建平书记出席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排除严重干旱影响,今年全市农村经济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粮食产量为14.72亿公斤,减产18.4%;新发展和改造老果园3.17万亩,果园总面积85.53万亩,水果产量7.62亿公斤;开发露地特色蔬菜4.3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67.2万亩,蔬菜产量34.68亿公斤,其中设施蔬菜产量12.48亿公斤。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0元,同比增长9.9%。

(三)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观。今年,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推进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拆除违建4100处;建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83座,数量位居全省前列,11个县(区、市)全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清扫保洁员全覆盖;268个村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0个城郊村就近并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4.26万座,完成率109.3%;创建省级卫生示范乡镇27个、卫生村689个,介休市、左权县成功申报国家人居环境改善激励县和重点县,今年分获国家2000万和2500万资助。

(四)农业产业实现提档升级。成功申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创建寿阳县省级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片和25个市级示范片,建成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5.1万亩,全国有机旱作农业交流会示范推广了寿阳县中墨功能农业合作交流示范园“吨粮田”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一致肯定。按照“1+1+11”思路,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抓好1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示范引领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形成了太谷国家级,灵石、和顺、榆次、祁县4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格局。其中,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省目前唯一被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榆次、太谷、祁县、平遥4个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监测年度综合评价得分均在75分以上,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考核认定,基本实现现代化县数量占到全省的80%。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264.3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26亿元。

(五)农村改革再添活力。2019年,我市成功申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重点聚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三项硬任务,全市3648个村组开展清产核资,100%的村组已完成清产核资并录入系统,全市共核实资产180.6亿元,并顺利通过省级清产核资验收;99.9%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99.6%的村(组)完成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2648个行政村、53.5万农户全部完成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除榆社、昔阳、太谷其它8个县(区、市)土地托管省级试点实现全覆盖,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0.2%,农业生产托管41万亩;第二届乡村振兴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山西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太谷成功举办。

(六)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在具有脱贫任务的9个县,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巩固发展标准化杂粮示范基地60.81万亩;新发展和改造中低产果园2.45万亩;新建中药材面积7.15万亩;新建设施蔬菜(含食用菌、节水莲菜)面积0.28万亩,新发展畜类0.97万头,新发展禽类263万只,累计7.62万人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

(七)农村治理全面起步。市委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从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提高乡镇财力和乡村干部待遇、优化乡村管理职能、强化乡村干部管理考核激励、建立乡村干部减负容错机制”5方面全面发力,建立健全了“1+X”制度体系,通过给权力、给待遇、给保障、给出路、给激励,五个机制激发了乡村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提拔重用具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的干部20人,37名科级干部到乡镇基层挂职;对118个乡镇按每年100万元标准追加民生事务保障经费1.01亿元,全市乡镇可用经费达到1.95亿元;乡镇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利水保站、劳动保障所等5个事业站所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全部下放整合到了各乡镇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出台了《农村党员管理考核办法》、《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责任分解》、《乡村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等配套政策,乡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2019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一产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1亿元,同比下降21.6%,位居全省后三位。受疫情旱情、政策、市场等客观因素影响,虽然全省的整体形势都不容乐观,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市在克服整体不利因素影响上,个别县重视不够、有力举措不实,在抓好项目入库、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今年以来,全市干旱灾害形势严峻,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55.1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6%,全市粮食产量14.72亿公斤,虽保持常年产量,但较去年减产18.1%。受非洲猪瘟疫情、禁养区划定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猪肉价格居高不下。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农业灾害预警预测不足、防灾减灾能力差及政策性保险覆盖不足等问题。

三、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管理体制机制初步显现的攻坚之年。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围绕一个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实施三大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产业水平提升工程)、提升四种能力(农村改革创新发展能力、乡村治理能力、产业融合绿色发展能力、奉献三农服务基层能力),确保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扩规提质

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思路,以“六种模式、五条途径、四个原则”为途径,继续推进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扩规提质。一是寿阳、榆次、太谷三县(区)在对第一批10个示范村继续提升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批10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重点治理村建设,强化10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实现扩面提质。二是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六县(区、市)要以建设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产业支撑,重点打造祁县城赵至平遥洪善段、平遥中都至介休张兰段、介休义棠至灵石两渡段等三片区13个示范村、18个重点治理村和以蔬菜、苗木、养殖、核桃、功能食品等为产业支撑的平川区示范廊带建设。三是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四县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目标,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产业支撑,打造东山乡村振兴示范圈。重点打造榆社县城周边、左权百里画廊、左权寒王至和顺喂马段、昔阳大寨段等四片区16个示范村、23个重点治理村和以火麻、高粱、养殖、核桃等产业为支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廊带建设。

(二)坚持项目引领,实施三大工程

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但要一步到位”的原则,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继续抓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完成厕所改造42467座,适合地区实际的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初步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铺开,全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长效机制。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切实发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寿阳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7个省级示范片、25个市级示范片引领带动作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水肥节约利用、旱作技术集成示范、农机农艺融合配套、区域品牌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探索建立晋中特色有机旱作农业体系。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完成25万亩以上,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力争达到90%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7%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0%以上。

3.农业产业水平提升工程。一是梯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设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体系和“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粮、菜、果、畜四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全力培育产业优势。围绕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部署,打造具有晋中优势的酿品、饮品、乳品、加工食品、肉制品、功能食品和药品等7个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研发高品质食品,培育竞争品牌,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8%。三是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认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新认证产地10万亩,全市分别稳定在500个以上、260万亩以上。

(三)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四种能力

1.提升农村改革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运用和深入推进以“三变”改革为重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拓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试点范围。二是总结推广寿阳县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将地力补贴与县级投资捆绑使用,由合作社承担秸秆深耕还田的办法;推广和顺县由养殖企业与县级财政共同收购秸秆发展圈舍养殖的办法,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三是重点抓好土地“三块地”改革。启动延长30年土地承包改革试点,探索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和新增土地的有偿使用办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普查,尝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稳慎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发展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途径,盘活闲置资源,为乡村振兴添活力。举办好2020年乡村振兴(太谷)论坛。

2.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为抓手,从班子建设、干部待遇、治理机构、考核激励、容错减负五方面全面提升,重点抓好榆社城村、榆次张胡村、寿阳黑水村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探索完成党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路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机制等八个方面。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事务管理站建设,提升乡镇服务管理能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晋中枫桥模式”。

3.提升产业融合绿色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休闲农业。以国家、省、市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村、农家示范户创建为引领,示范引领全市20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二是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确保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三是积极拓展外向型农业。筹备举办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我市农业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4.提升奉献三农服务基层能力。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四个“二十五条”,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农业生产农资管理、农业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三农”干部作风转变等,持续整治和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铁军”,不断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的实际成效。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