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jz-nw-2020-01030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12-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201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暨2019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0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把握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整体思路,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2018年全市农业农村总体情况及工作亮点

2018年,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克服低温冻害、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除水果遭受百年不遇冻害减产外(总产量49.14万吨,同比减43%),其余均取得较好成绩。粮食总产量179.73万吨(全省第三),同比增长2.1%;粮食单产481公斤/亩(全省第一);蔬菜总产量625万吨(全省第一),与去年持平。总体来看,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三农”工作亮点明显。一是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省前列。晋中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十个专项组,组长全部由副厅级领导担任,组织机构规格全省最高。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五级联创”标准已出台。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议上我委代表晋中市做了典型发言。我市榆社县云簇镇被农业部确定为2018年农业产业示范强镇。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94元,同比增长8.9%,高出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三是重大农业项目落户我市。太谷县获批省级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级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太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山西唯一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灵石县核桃产业园列为我省第一批产业园创建名单。四是召开多个重大会展。9月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在介休市召开,楼阳生省长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予以肯定。10月份的晋中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和11月份的农村改革(太谷)论坛在太谷县召开,大力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助推晋中现代农业发展。五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最近农业农村部对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监测评价中,我市初步得分75.85分,位于全省领先,标志着我市农业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二、主要措施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引领三农工作全面向好

1、乡村振兴示范市顺利起步。一年来,我们围绕“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目标,通过开展农业农村大调研、进一步摸清发展基础,通过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通过外出组织学习考察、进一步拓宽建设思路,通过组建专家智囊团、进一步确保智力支持,通过高标准编制规划、进一步确立施工路径,通过开展五级示范、全面推动典型引路,通过划分乡村类型、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通过创建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及11个县(区、市)《总体规划》均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了《晋中市乡村振兴示范“五级联创”标准》,研究确定了太谷、昔阳两县作为示范县先行先试,确定了25个示范乡镇、258个示范村、11309个示范户开展试点,按照城郊融合类、产业特色类、生态优势类、特色保护类、保留提升类、搬迁撤并类六大类开展创建,乡村振兴总体工作开局良好、起步顺利。

2、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突出改气、改水、改厕,垃圾、污水处理,全市新开展2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了9个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巩固提升了19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基础建设水平,市县两级较高标准打造出10个美丽宜居和人居环境示范村。

(二)以市场农业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一是持续调优种植结构。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81:18:1调整为今年的79:19:2,其中高产作物玉米减少6万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特色产业日趋壮大。在平川河谷阶地百里设施蔬菜产业带新建改造温室、拱棚2140亩,开发露地特色蔬菜4.9万亩。蔬菜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精品化程度大幅提升,在太谷县建成1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全省第一的工厂自动化番茄生产示范园番茄小镇等一批精品涌现;田森集团发展订单农业,基地番茄种植农户亩茬收入可达10万元,正用3年时间致力打造年产量达到2亿公斤、产值20亿元的“中国番茄主产区”。在平川优势区新发展水果1.04万亩,在东山优势区发展中药材11.4万亩,优势产区集聚进一步显现。三是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扎实推进。全市共建成中药材、杂粮、干鲜果、酿造、畜禽类功能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和非医药类功能食品加工企业39个,其中国家级8个;形成功能食品基地146.3万亩,开发出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非医药类产品近100余个,其中获国家驰名商标2个,获山西省著名商标的10个。目前全市共有7个农产品获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我市平遥县“中医药健康养生一条街”运行良好。

2、现代农业雏形凸显。一是山西农谷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按照“国际视野审视、国家标准建设、省级战略推动”的定位和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十个突破”的要求,山西农谷28项62个具体任务全面推进落实。农谷建设完成了规划编制、政策创设、机构运行、投融资平台等“四梁八柱”搭建。太谷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申报。阿里巴巴、华为、华大基因、中化农化先正达、南方食品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农谷;亚洲最大的全环境智能玻璃温室番茄小镇、全省数字化技术领先巨鑫智能温室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86亿元的63个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农谷+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园区梯次集群。初步形成了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灵石核桃省级产业园、榆次区蔬菜、祁县酥梨、平遥县中药材、寿阳县玉露香梨、昔阳县水果、介休市中药材、和顺县肉牛—油料、左权核桃—蔬菜和榆社谷子—中药材的“一县一园”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国家、省、市三级产业同步发展架构初见雏形。

3、“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推进。以山西“农谷”为依托,推进农业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建设,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成介休、祁县300个“益农信息村”,将重点为村民提供便民、公益、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

4、外向农业稳中向好。以特色农产品出口为抓手,巩固提升祁县酥梨、昔阳双孢菇两个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我市山西巨鑫伟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祁县耀华果业公司和平遥牛肉集团3家企业获得“山西省首批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培训基地”殊荣。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达到863万美元,位于全省前列。

(三)以质量农业为根本,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为重点,重新修订完善了37项农作物标准技术规程。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39个(认证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农业标准化率将达到35%。完成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代表全省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对我市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任务,抽检合格率达到98.5%,超出目标任务2.5%。

2、切实加强农业执法监管。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为重点品种,以农资批发市场、农资超市、经营门店、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生产基地及种植大户为重点单位,以农资生产、销售集散地以及乡村农资生产、批发、零售经营户为重点区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8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30个、整顿市场173个,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同时,启动了农资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快捷有效的农资信用管理系统,从源头上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制定了《2018年晋中市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实施方案》,明确了评选范围、评选原则、申报条件、评选程序、评选标准、资金使用等细则,全市涉农品牌超过40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63个。评选出市级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30个。

4、会展农业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晋中市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展出产品、项目、科研技术6000余个品种,招商引资签约总投资额逾80亿元,贸易签约额逾7.5亿元,吸引观展群众7万余人。组织企业参加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海南省迎春商品(农产品)展销大会等,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半径。

(四)以效益农业为目标,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

1、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39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25.3万亩,流转率达到29.7%,居全省前列。

2、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科技创新带动型、农业多功能开发型、农村新业态互联型5种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

3、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全市9个有脱贫任务的贫困地区,扎实“五有”建设,共完成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13.25万亩, 优质小杂粮25.89万亩,新增9.73万头家畜和299.4万只家禽养殖、新建和改造中低产果园3.47万亩、新建设施蔬菜0.5万亩、中药材10.463万亩,预计到年底约有3.3万个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特色农业带动实现稳定脱贫。同时,积极搭建农产品销售交流平台,组织贫困县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全省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企业与项目暨产销对接晋中洽谈会、全省“五进”产销对接活动”及晋中市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共达成签约额近60亿元,带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

(五)以绿色农业为方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积极开展配方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作物化肥总用量增幅控制在0.2%以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9%。目前我市统防统治面积达200多万亩次,涉及小麦、玉米、果树等多种作物的主要病虫害。

2、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农业秸秆和畜禽粪污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综合利用,全市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

(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1、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全市确认家庭承包面积419.1万亩,占应调查承包地块面积的423.7万亩的98.9%;颁发经营权证书44.7万份。全市农村土地确权整体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在全省率先完成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

2、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印发《晋中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两个省级试点县平遥县和太谷县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成立等改革任务,在全省11个省级试点县综合排名处于前列。全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60%的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40%的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

3、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一是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提升。围绕规范、提升两大工作重点,对全市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全面监测,累计取消了187个国家、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通过指导服务,新培育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1家,其中省级30家、市级50家、县级81家。新培育省、市两级示范家庭农场14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8个。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建设,创新联结机制,促进合作经营,形成一批大产业、大园区、大龙头、大基地系统支撑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3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98.5亿元,同比增长16%。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强化覆盖。首创了“1+10+X”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融合发展新模式,全省首家集中依托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采取一套思路统筹、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实施,形成主体明确、覆盖全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格局,对全市11个县(区、市)的农民开展培训,全年培训职业农民7727人。

三、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一条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两大机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抓好“三个重点”(农业特色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四项措施”(政策引导、项目支撑、人才保障、考核激励),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早日实现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奋斗目标。

主要目标: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一)实施“八大工程”,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205.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扫尾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二是实施农业标准示范建设工程。2019年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园(店)55个;培育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50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16.9万亩;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6%;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8%以上。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晋中优质杂粮、有机旱作和功能农业三大优势,重点组织好全国有机旱作农业晋中现场会、打造山西农谷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功能农业全产业链创建,大幅提升我市农业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四是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加快开发杂粮营养食品、全谷物食品、方便休闲食品等,加快形成“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产业链条,加快建立“果品—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包装”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以城郊冬春设施蔬菜、夏秋露地蔬菜为重点的初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民收入。五是实施三产融合发展工程。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增长10%以上;巩固发展功能食品基地150万亩、加工企业40-50个、功能产品近100个;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实现益农信息社建设行政村覆盖80%以上;加快形成以榆次、太谷、介休为重点,集农业物流、精深加工、科技转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郊农业发展体系。六是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以山西农谷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继续按照“1+1+11”思路,以抓好11个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生产+加工+科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引领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七是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19年规范提升省、市、县级示范合作社100个,示范家庭农场10个,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生产托管、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与小农户有机衔接,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八是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程。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五有”机制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四个贫困县水果、中药材、优质杂粮、设施蔬菜、露地特色蔬菜、食用菌6大特色农业扶贫产业,打造助力脱贫增收农业特色产业集群。2019年培育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50个,有股份制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村达到60%以上。

(二)抓好“三大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晋中特色美丽乡村

一是抓好乡村环境建设。重点抓好垃圾、污水、厕所、庭院“四大革命”,推进“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创建。二是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乡村教育、健康乡村、全民参保、农村养老提升计划,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三是抓好典型样板村建设。重点对25个示范乡镇、258个示范村、11309个示范户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乡村振兴典型样板。

(三)深化“两项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办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太谷、平遥试点的基础上,全市60%的村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面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强化“四项措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重点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人才开发、资金扶持等方面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二是加强项目支撑。计划争取中央、省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25.01亿元,其中已初步列入计划资金2.01亿元。三是加强人才保障。与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协调组织筹备山西农谷农民大学,2019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支撑。四是加强化考核激励。贯彻落实中央、省即将出台的乡村振兴考核制度,将《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市县两级年度绩效考评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打印正文】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