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000000000-2017-00054 | 发布机构: | 农委 |
生效日期: | 2017-05-0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通知公告 |
关于印发《晋中市2017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的通知
市农技发〔2017〕111号
关于印发《晋中市2017年
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的通知
有关县(市、区)农委:
我市冬小麦目前已进入决定粒重的后期管理关键时期,现将《晋中市2017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印发你们,请有关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抓实后期管理措施,为小麦夺取丰收奠定基础。
附件:晋中市2017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晋中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4月28日
附件:
晋中市2017年
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据统计部门统计,2017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9.2万亩,比2016年收获面积9.13万亩增0.07万亩,增0.8%,其中水地麦5.8万亩(全部为回茬麦,玉米茬5万亩,豆茬0.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3.0%,旱地麦3.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7.0%。目前,我市小麦苗情总体趋势向好,冬小麦苗情比例由冬前的3:4:3转化为4:4:2,一类苗增加一成,三类苗减少一成,为上好苗情。近日田间调查,一类苗主茎春生叶片数5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7.1条,总茎数82万;二类苗主茎春生叶片数5叶,单株分蘖2.8个,次生根5.2条,总茎数68万;三类苗主茎春生叶片数4叶一心,单株分蘖1.7个,次生根3.9条,总茎数52万。
气象要素分析: 2月、3月、4月上中旬麦区平均气温分别为1.0℃、6.0℃、11.8℃,分别较常年偏高2℃、0.9℃、0.5℃,2月、3月、4月麦区平均降水量为7.6㎜、6.0㎜、33.7㎜,分别较常年偏多3㎜、偏少5.7㎜、偏多18.3㎜。有利因素一是2月较高的气温和偏多的降水,使我市小麦返青期较常年提前5天左右,早返青促进了小麦早生长。二是小麦生长需水的关键期拔节期前即4月上旬,出现了较大的降水过程,土壤墒情足,促进了小麦苗情的进一步向好。不利因素一是小麦返青后,我市气温持续偏高,穗分化时间缩短,不利于形成大穗;二是由于气温偏高,可能会造成病虫草害的偏重发生。
目前小麦距离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后期正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且还要经受干热风、病虫草害等的考验,有关县(区、市)农委务必要抓紧、抓实后期水肥管理和“一喷三防”,争取粒多、粒饱、粒重。重点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1、加强水肥管理
水地麦田有条件的要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适时浇好扬花水、灌浆水、麦黄水,使麦田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0%,满足生长需求。轮浇周期长、浇水困难的,争取普浇一次灌浆水,促进籽粒灌浆。灌浆水时间宜在灌浆初期,麦黄水要在收获前7—10天浇,提高粒重,并且有利于下茬作物利用。要注意有风不浇,防止倒伏。同时根据麦苗生长情况,水地结合浇水、旱地结合降水巧施尿素,延迟次生根早衰,维持叶片功能发挥作用,有利于籽粒饱满。
2、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我市小麦后期病害主要为条锈病等,虫害主要为红蜘蛛、蚜虫等,随着气温回升,各种病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有关县(市、区)要加强监测,对达到防治指标的麦田,要及时采取科学防治。防治小麦条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麦田红蜘蛛: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喷雾防治;小麦蚜虫:选用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麦田杂草要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减少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
3、搞好“一喷三防”
小麦抽穗之后是多种病虫危害高峰期,而且极易发生干热风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加之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极易发生早衰,影响粒重与产量,因此,无论水地旱地,都应认真抓好“一喷三防”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防干热风、防倒伏、防病虫害,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具体为:在小麦灌浆初期,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25克)+10%吡虫啉20—3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麦田已经封垄的提倡使用机动喷雾器,扩大喷幅,减少人为踩踏。喷药应选在晴天无风的上午9点-11点或下午4点-6点进行。大风、高温天气禁止喷药。
4、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期易于机械脱粒,应及时收获,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大风或连阴雨来临前抢收,以防落粒或穗发芽,确保颗粒归仓。
用户登录